2020年, “青鸟计划”在著名指挥家、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的倡导下,振翅翱翔。实施一年来,这项“青年艺术家孵化计划”已卓有成效,挖掘和推出了一批富有艺术理想、扎实音乐技巧和稳健执行能力的青年音乐人才。
9月25日21:30,“第三空间”,在首批“青鸟计划”中脱颖而出的金郁矿,作为青鸟艺术家代表和召集人,携手由他组建的“新古典室内乐团”,联袂青年钢琴家王雅伦,用一场彰显年轻人艺术格调和音乐理想的音乐会昭告世人,历经一年磨练,全面升级“青鸟计划”2.0再度展翅。
“对于年轻的音乐人而言,成长不仅需要长久的时间,还需要一个开放的空间,以及一个走向广阔舞台的起点,让他们得以跨过传统的藩篱,持续输出对艺术的热情与想象力,不断去探索、拓宽音乐的边界。”谈及发起“青鸟计划”的初衷时,余隆说,“我们坚持给予年轻人高度的自由与尽可能多的支持,让有才华的表演者更游刃有余地参与其中,而不必在追求艺术的一开始就不得不去顾虑一些商业、现实的因素,以致影响他们的理解与创作。在青鸟计划中,他们需要做的,只是坚定地去实现自我与作品的孵化与成长。”
“零门槛” 大格局,发起一场改变古典音乐行业的“革命”
“青鸟计划”以指挥家余隆及上海交响乐团为依托,聚焦怀有音乐理想和管理才能的青年音乐从业者和学生,着力为包括艺术管理运营和音乐演奏在内的年轻人提供驰骋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音乐平台。作为青年人才“孵化平台”,“青鸟计划”不只仅仅针对少数精英群体,而是面向每一位有着音乐梦的年轻人;在“青鸟计划”中也没有主办方的规定动作,年轻人可以走好自己规划的每一步,成长为独立成熟的艺术家个体。
实际上,“青鸟计划2.0”已经展现了“青鸟们”作为主角的绝对话语权,他们自导自演,甚至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搭建起一套有规则成体系的完整架构。架构中第一层级可谓“零门槛”,报名即可成为“青鸟计划”的一员;然后,可通过参加演出获得积分,晋升成为第二层级“Z-Club”(Z世代)的一员,进而拥有自己的专属音乐季。更为重要的是,所有环节均由年轻人把关,这彻底改变了通常由机构制定实施发展规划的传统,守护年轻人“发起一场改变古典音乐行业的‘革命’”的艺术雄心。而发起人著名指挥家余隆和上海交响乐团在“青鸟计划2.0”中则退至幕后,全力提供保障和支持,全盘交予这批已经从1.0计划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来主导打理。
不仅如此,“青鸟计划”同时也解决了年轻音乐人一般只能通过参加比赛获奖才能被关注进而获得机会的行业痛点,联动上海交响乐团及国内其他职业乐团、艺术经纪公司,为他们的音乐抱负和艺术热情提供施展空间, 从“想到”到“做到”,助力年轻人音乐事业快速起步,驶上超车道。一如计划倡导人余隆所说:“我不愿看到年轻的艺术家在刚起步时就因为种种困难与门槛,消磨掉最宝贵的东西——热情与自信。” “青鸟计划”将成为徐汇-衡复风貌区打造音乐街区的重要一环,凝聚起不可估量的中国年轻音乐力量,其视野不在一场演出或一个音乐活动,更在于长期持续推动年轻艺术家喷涌的远大格局,让世界看见中国音乐的可期未来。
青鸟宣言:“未来是属于我们的,甚至现在就可以属于我们!”
通过青鸟计划1.0,一批充满朝气的音乐青年得到历练,羽翼渐丰,在“第三空间”开启了他们的职业生涯。
如生于2000年的金郁矿不仅在今年接连斩获哈恰图良、Only Stage两大国际指挥比赛亚军,并携手“新古典室内乐团”登台上海夏季音乐节,凭借独到的精彩演绎和别具一格的曲目设置赢得一片叫好;另一只“青鸟”,同时也是“新古典室内乐团”团员的林瑞沣,名字也出现在了刚结束的“2020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的决赛晋级名单中。
在计划升级过程中更是全程主导,淋漓体现了年轻人的多元音乐品味和高效执行力。数不清的头脑风暴换来了一份份启动书、项目白皮书、运营成本测算、管理型人才吸纳办法、宣传运营细则等林林总总近十项文书提案,不仅细致描绘了“00后”心目中的音乐蓝图,和实现蓝图的具体实施办法,年轻人甚至在提案中探讨如何票房分成,如何实现营收等涉及机构运营的重要课题。
就如金郁矿在写给大家的一封公开信中所言:“事实上,我们并不缺乏走上舞台的机会——无论是在学院还是在课余的生活中。但如果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们:’请尽情地做你们想做的事,我们将竭尽所能的帮助’。那我们又将会爆发出怎样的可能?未来是属于我们的,甚至现在就可以属于我们!”
21:30开始, 从观众席上台,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没有不可能
作为“青鸟计划”首个音乐季的开幕演出,也是整个音乐季运营管理的“样板工程”,当晚音乐会颠覆了古典音乐会的不少传统,一展年轻音乐人的魄力和胆识。
从音乐会的开始时间“青鸟们”就不走寻常路,他们会根据每场演出曲目风格决定演出时间,比如开幕音乐会,作品中蕴含爵士元素,于是开始时间便设定于晚上9:30。而演出前,本应在后台候场的演奏员们,却出现在了观众席里聊起天来,一手了解观众的真实需求和内心期待。随着一声小号响起,音乐家们才自信满满地登台演奏。以钢琴为中心,弦乐和管乐声部环绕的舞台布局,使得表演者与观众间仅一步之遥,从心理空间到物理空间都呈现出“沉浸式演出”的互动感与参与感。
整场音乐会从创意策划、乐务、谱务到选曲、演出编制、艺术家确认等事无巨细的全程都由“青鸟们”主导并逐一落实,甚至连检票、礼宾等场地执行也不假他人之手,处处体现着这批年轻人的专注和认真。
迈出职业化的第一步, 一套完整的 2021-2022 乐季
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年轻人在“青鸟计划2.0”中已经迈出了职业化第一步,策划推出了一套完整的音乐季。
纵观整个“青鸟音乐季”,由N个年轻音乐家的“个人音乐季”组成,让观众从不同视角体会“青鸟们”各自对音乐的赤诚之心和探索精神。如“王雅伦的音乐季”,将在其第二场音乐会中,用布洛赫和肖斯塔科维奇,展现年轻人的思考和情怀,“开拓和回望”音乐如何打造人类精神避难所。
而在接下来的“个人音乐季”中,大提琴陈亦栢将用回到莫扎特和海顿时代的独特编制,重现这两位古典主义王者的音乐荣光;中提琴方烨堃将通过贝多芬、塔涅耶夫深入德奥血统的核心腹地,来探寻民族音乐与德奥音乐的脉络流向;谢力源则将在音乐会中上演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马拉松;
“陈俊羽的音乐季”用一场独奏音乐会“旋律的力量”,思考音乐作为媒介的魅力;“鞠小夫的音乐季”取名“生活的默契”,展现格什温的美国生活和李斯特的辉煌精神。
除了回溯并致敬经典,“青鸟”更有对中国音乐的传承和向往,如李秉璋将在自己的音乐季“老外说中国话-西洋弦乐中国作品之夜”中,演奏马思聪、刘念、阿克俭、丁芷诺等多部中国作品,并演出自己创作的无伴奏组曲。
“金郁矿的音乐季”可以用“作品首发地”来形容,不仅将完成亚美尼亚作曲家ArpineKalinina《4月24日》的中国首演,还将展示中国新生代的创作力量,带来作曲家周子逸《未名城》的世界首演。
这些几年前还在学校广场的长椅边迷茫着的学子们,如今已经在“青鸟计划”的舞台上建造出自己的音乐王国,并写下Z世代的宣言:“我们科班出身,我们经历了传统音乐会形式的一切,并且早已深谙于心。……但传统是在改变的,传统也必须是一种发展。从克莱斯勒改革演出服的着装,到指挥棒从半米缩短到牙签的长度,从斯托科夫斯基时代开始音乐会形式的改革,到王羽佳大胆地用IPAD看谱演奏音乐会——我们要引领下一个时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