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陶养人的内心。从携手“昆曲王子”张军,在青登河畔再现《春江花月夜》千古旷境;到「时·与间」当代艺术名家展,云集丁乙、张恩利等艺术名家探讨生命的瞬间与永恒;「雲·绅」蒋友柏作品展,带村民遨游缝合中西的艺术中,找到生命中温柔的一刻;「幽蘭空谷白雲閑」大憨个展,随一位僧人画家的视野,体验空谷白云间的禅意;「素心华滋」陈强艺术展,步入“现代版”中国山水画里,抵达内心的纯朴与素净……
养云艺术季始终以接连不断的艺术盛宴,不断探索生活美学与生命美学,关照村民的精神世界。7月16日,作为养云对中日建交50周年的艺术献礼,由养云国际社区主办,楠书房总策划,国际书象学社和日本黄山美术社联办,世界纸文化遗产支援财团纸守支持的养云艺术季——「翰壑·双峰」井上有一&魏立刚对话展圆满落幕。
闭幕当天,不止著名艺术评论家朱其先生与村民相会“云上”,艺术家魏立刚先生、策展人魏红箫女士、文献收藏家杜敬之先生等名人雅士更是身临云境,与云主村民、艺术爱好者们雅集养云,围席品茶,畅聊艺术,尽兴观展,度过一个热烈而美好的盛夏周末。
壹/
跟随大师思想轨痕
向更高峰攀登
闭幕论坛上,楠书房刘梦梵女士代表养云国际社区作为“东道主”主持了此次论坛。
“楠书房作为养云安缦国际社区艺术季的总策划,我们希望在树宅相守的大自然与人类对话的环境中,能够引进更多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让人们来到这里,在感受到Kerry Hill Architect 将建筑古为今用的同时,与艺术近距离接触,物以载道地领悟智慧和大美。
从井上有一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中国的传统书法,自秦篆书始,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些变化的字体本质上依然是万变不离其“法”。但带着战后一代的意识觉醒和对社会、对生命的重新认知的井上有一,所突破的正是这种“法”。他的作品与汉字、禅宗有不可剥离的关联,他的少字派书法以绘画性笔墨和构图表达文字的意象空间,体现了‘少即是多’的意蕴。
而魏立刚的作品则在“多”上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文化包容性,艺术家诞生和成长在中国迅速崛起并国际化的一个新时期,他的模块化符号,包含了艺术家对书写、图像、符号和块面的综合,虽然语言继承的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笔墨艺术语言,但是艺术家的创新视野和当代性思考,为这些传统、古老的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既是对“古”之尊重,也有对“今”的探索。
所以,在这个展览中我们看到从两个焕然新生的时代走过来的艺术家,在各自时代里的不同表达,他们“古为今用”的作品也接续了现代和当代两个时期的东方文化和美学。”
——楠书房 刘梦梵女士
而后在策展人魏红箫女士对本次艺展理念等进行畅谈、以及朱其先生将《20世纪中后期的抽象主义与书法性》与村民娓娓道来后,魏立刚先生与井上有一在这方跨时空的精神场域,展开了一场纵跨时空经纬、横越中日国界的心灵对话。村民们置身楠书房,推杯换盏,跟随大师思想轨痕,站在思想与艺术的高峰,回望中日书法过去,遥想东方艺术未来,向精神更高处攀登。
“1950年代,日本上田桑鸠、宇野雪村、
井上有一等两代人的书法表现主义,
美国马瑟韦尔、克莱因、马斯登和欧洲塔皮埃斯等人
的抽象表现主义中的书法性,
以及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现代书法和抽象水墨,
使得抽象主义与书法性的结合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实践。”
——著名艺术评论家 朱其先生
杜敬之先生,更把个人收藏多年的中日艺术及书法交流历史文献带到现场,供村民互阅,很多珍贵文献皆是第一次对外公布。同时,杜敬之先生就“元宇宙时代魏氏模块的数理逻辑分析”与村民们展开谦逊交流:
“元宇宙是计算机艺术,魏氏书象依靠的是离散数学支持。
中国书象是改变了传统视图的表现记录,
是离散式元绘画图式的当代性联想绘画,
是元宇宙时代的艺术国际化的呈现方式。”
——文献收藏家 杜敬之先生
贰/
神游笔墨烟峦
拜观碑帖林桩
一场跨时空畅叙后,在魏立刚先生导览下,村民们漫步连接古今的传统院落观展。在这座“艺术的博物馆”里,井上有一与魏立刚上百幅艺术真迹,跨时空交相辉映,村民们神游其间,心旷神怡。
魏立刚:我从未感觉,
离井上有一如此亲近。
正如魏立刚先生论坛现场忆起井上有一给他的印象一样,这位“世界著名书法艺术大师”,如祖师达摩,又似苦行僧般,阔步朝书法的峰林,一条道走到“黑”的身影,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几十年前,我在北京路过一家书店,曾看到一本画册。
封面是一位穿和服、光头的日本老者,
脖颈有颗大痣,就好像他醒目的身体Logo一样。
右腰夹了一大卷刚写完尚有墨痕的纸,打开是临摹的“颜体”。
异于颜真卿的浑厚饱满,他写的有点像“匕首”。
当时就觉得此人功力深厚,令人折服。”
——艺术家 魏立刚先生
师从上田桑鸠的井上有一,穷尽一生钻研书法,书法的墨汁,浸透了他的生命。受西方抽象表现主义、波洛克、颜真卿等影响,作品融贯中西,突破传统窠臼,全面开启了现代派书法风潮实验。运笔轨痕、线条投影与叠加,无形间传递出情绪变化,将内心深沉激荡,饱含巨大的生命能量。
望着这些蕴含巨大能量的大师作品,走在跨时空的传统院落里,村民宛如走在历史时空里,与井上有一进行一场美好的相遇。是以,连魏立刚老师都不禁感叹:“我从未感觉,离井上有一如此亲近”。
“魏立刚,
东方艺术真正崛起的代表性人物”
而对于魏立刚先生,则如当天楠书房刘梦梵女士诵读的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AWCA)执行主席——大聋一墨先生,赠魏立刚展览寄语中所言:“魏立刚先生从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之精髓,笔墨之精神,线条之内涵出发,融合西方艺术到各类艺术独象之神斧,极现代艺术之精华,创造出深具东方之大美、独特个人之面貌、属于全人类的杰出的艺术作品。魏立刚先生已成为东方艺术真正崛起的代表性人物,这是东方人对世界艺术发展的历史性的杰出贡献。”
确实,作为引领中国书法对话国际的魏立刚,通过将范式平面空间粉碎肢解,对传统笔墨技法工具迭代,大胆进行当代实验探索,创立多种视觉成果,或简化至几何图案,或多层字体叠加造字,醉心遨游重构术梦境,意念驰骋无涯宇宙。不仅“独创书法系统”魏氏魔块,更开垦出金墨大草、叠影草书、纸上摩崖等繁多品类。
驻足他的作品前,村民们感到仿佛纸背上有一股神秘的牵引力,瞬间把自己拉进他作品的艺术漩涡中,带着直抵人心的生命力。尤其他个人最衷爱的《十字》,更是打动现场诸多村民。
雄浑饱满的《十字》,将东方独有的厚道礼仪,浑然铺陈开来,两条线条角度更是“瞬发性”笔由心走。写完横写竖时,墨点迸溅,如新加坡鱼尾狮喷涌的泉水,喷涌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字型上留存了“十”字70%影子,相交后似一只振翅鼓翼的雄鹰,凌空飞扬天际;又像一个生命的坐标轴,有覆盖一切的禅意包容。
叁/
在楠书房前的古樟下
即兴挥墨
傍晚,曾在法国南部庄园、北京地坛公园等自然环境下进行过艺术创作的魏立刚先生,相携村民一起走入自然的怀抱。在楠书房前古樟树下,树叶轻摇出历史的婆娑声响,千百年来的云在天空翻涌成章,汲取着天地万物赋予的“瞬发”灵感,魏立刚先生以忘我状态,淋漓挥墨,进行了一场“书写的行为艺术”——“无标题式”即兴书法创作。
“井上有一和魏立刚两位双峰大师的作品,都突破了传统书写,走向了动态的‘写的行为’。 不同于西方,东方特有的材料赋予了艺术家运笔瞬间当下的即时性、连贯性,一气绵延,而不是重复性、间断性,涂抹叠盖,往往更容易触碰视觉最原始最纯粹的状态。二者持续拓深纯粹的笔墨密法与汉字神境术,与西方抽象营垒并驾驰骋,开辟出一条可匹配书法母国今时文化复兴崛起,通向东方之巅的视觉之途,东方抽象的肉与灵则体现在特有的“笔墨线条”与“文本超逸”。”
——策展人 魏红箫女士
当人、树、宅共同笼罩在傍晚云霞的温柔光晕里,收笔一刹,叶落一瞬,看着素宣上力透纸背的艺术家心痕,村民们由心自在梭巡蜿蜒笔峰,真实感触到鲜活的艺术生命力,一时如“鱼游墨沼,燕入书林”,倍感生活明丽,心似有凉风轻拂。
而在我们内心刮起的那阵清凉的风,叫做“艺术”,它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那属于东方的书法,亦让我们的心,找到亲切的归属。
这种文化带来的归属感,归根究底,源自魏立刚所言,“中国,是书法的宗主国”。
肆/
东方文化的海拔
正从这里不断向上生长
作为传承东方文化的养云,它让传统文化在此扎根,同时又通过涵古而养今,推陈而出新的方式,让传统东方文化在此如古木般不断抽新。正因如此,从养云落址马桥龙脊之地那天起,那座“东方文化”的海拔,就从这里一天天不断向上生长……
而对于这样一个面向未来的文化保育项目,魏立刚表示:“我非常非常感到特别的是,在上海养云国际社区这样一个文化根脉如此深厚之地,在这样一片万亩樟树林包围的一个隐世秘境,做这样一个扎根东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有关书法的议题研究。”